2018-07-06 11:53 来源:映象网教育频道
[摘要] 博鱼平台牢记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以“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总体要求,以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建设为抓手,统一思想、统领实践,致力于建设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专业群和一流的办学质量,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作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全国首批教学诊改试点单位、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单位,博鱼平台牢记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以“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总体要求,以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教学诊断与改进、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为重点,统一思想、统领实践,致力于建设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专业群和一流的办学质量,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以特色优势专业群建设为引领,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
学校服务国家“2025中国制造”和“一带一路”倡议,按照“依据产业调结构、产教融合建专业、深化内涵强特色”的总体思路,全面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做实、做精、做强优势专业群。紧贴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实现“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发展。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4个融入”,把企业技术需求融入专业、把企业技术力量融入团队、把校内专任教师融入企业、把学生发展需求融入教学,形成校企互融、专业与产业互动、学生发展与教学过程互通的运行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学校5个专业被列为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校企合作建立龙翔电气学院、达内IT学院、云水学院。启动物流管理等8个校级现代学徒制专业试点,引领专业群特色发展,形成梯级建设发展的态势。重点打造水工、测量和机械等8个行业特色鲜明、区域优势显著的专业群(32个专业),目前,学校2个专业综合实力达到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前3位,4个专业达到前20位;9个专业综合实力达到全省(或行业)院校前5位,17个专业达到前10位,建成22项标志性成果,形成行业特色和区域优势协同发展的专业布局,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学校成为服务行业技术创新、繁荣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助推器,河南高职教育发展的领军力量。
二、以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构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作为全国首批教学诊改试点单位,学校以质量文化建设为引领、教学为中心、专业建设为核心、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梳理完成全校26个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修订完善学校“十三五”规划及11个子规划,制订了12项专业和课程教学标准,以职业岗位群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为依据,构建基础共享、“岗位基本技能+职业拓展技能+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全面完善实施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教学诊改机制,形成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和建设能力。全面推进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的诊改工作,反映学校、专业、教师、课程和学生质量行为与量化指标的“五个画像”系统数据,实现了实时自动采集,数据分析、智能预警、决策参考等自我保证功能日趋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基本形成,确保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
三、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建设一流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学校基于“互联网+”发展,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学情,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依归,以信息化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为核心理念,以“标准规范统一、系统互联互通、数据集成共享、移动应用便捷高效”为目标,形成了从“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到“突出重点、体系推进”的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构建了“硬件基础条件,优质数字资源,用户应用系统”三位一体的信息化教学体系。目前,学校形成国家、省和学校三级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格局,主持的国家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库于2015年通过国家验收,并完成国家升级改造;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入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并获得中央财政支持。拥有1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6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7门省级立体化教材。全校90%以上课程使用了教学空间,教学资源覆盖率100%。教学空间资源总量达110598条,试题库试题总量54349道,课程总数459门,专业82个,用户32577个。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构建教育教学新常态。学校突出建用结合,完善用户应用系统,有效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的能力。充分发挥智能考场、智能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使新型移动和智慧型产品普遍进入课堂,智能课堂的使用遍及学校所有课程,成为教与学的新常态。通过搭建的富有个性化的空间框架,开展网上答疑、网上作业、网上考试;学生可通过该系统开展网上作业、仿真实训和网上评教等,实现“教、学、训、考、评”五大功能,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针对(针对性的教、针对性的练、针对性的评)、六有效(有效提问、有效活动、有效合作、有效探究、有效训练、有效点评),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使“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推动了学校课堂教学新形态(翻转课堂、互动式课堂、参与式课堂)改革,培养了教师的目标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为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分析积累了源头数据,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教师教学空间、智能课堂和学生学习空间已逐渐成为学校重要的教学互动、师生交流平台,促进了分层次教学、差异化培养的实施,实现了教学质量的在线实时跟踪与预警功能。
四、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核心,培养德技兼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到推进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实习实训相融合上,深挖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岗位素质、工作规范有效对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完善实践育人体系,制定《生产育人章程》等制度,建立顶岗实习党团支部,校企协同育人;严格执行“技能双认证、两证换一证”制度,要求学生至少要获得一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并获得校内专业精湛技能证书,才能在毕业时取得学历证书,由此激发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动力。推进学生技能竞赛月活动开展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形成“专业全覆盖、师生全参与”普惠制竞赛模式,突出工匠精神培育,传承红旗渠精神和水利行业精神,实现学生精湛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双提升”。近年来,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18个一等奖,培养出名震津门的“大坝补匠”季海元等大批的“大国工匠”。(魏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