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博鱼平台 > 媒体博鱼(中国)一站式服务平台 > 正文

河南日报:坚持内涵发展之路 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 作者:黄河水院   转帖自: 河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6/15 12:06:16 责任编辑:郝迪婧     审核人:]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2017年6月15日第04版

    博鱼平台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创建于1929年,历经河南省建设厅水利工程学校、河南省立水利工程专科学校、国立黄河流域水利工程专科学校、黄河水利学院、黄河水利学校等历史沿革,1998年改制为博鱼平台。建校88年来,向国家输送了10余万名毕业生,被誉为“黄河技干摇篮”和“黄河流域的黄埔军校”。

    学校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依托水利、服务社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生产育人,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宣传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到学校视察时,对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创新培养模式,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主动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力度,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近三年共停招专业7个,新增专业11个,提升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建设了一批实用性较强、办学质量高、社会需求大、发展前景广阔的专业。学校有1个国家精品专业,2个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5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岗·课·证”相融通的课程模式、“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考核+技能认证”的考核模式;创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建构体系,确立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与动态调整机制,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试点推进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差异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扬“教学五认真”优良传统,即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作业、认真开展实践教学,完善教师实践技能与教学水平培养提升机制,定期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骨干教师说课比赛”“实训教学技能竞赛”等教学能力提升活动。通过“内引外联、走出去请进来、政策激励、项目带动”,多措施鼓励教师参与生产实践,提升教师技术服务、技术推广能力;支持教师赴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进行职业教育教学培训180余人次,先后邀请来自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职教专家38人次来校开展先进职业教育培训。目前,学校拥有2支国家级教学团队,2名国家教学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等21人。

    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动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加强大学生创业园硬件建设,改善大学生创业园环境。学校为河南省首批立项的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单位,并获评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

    二、深化校企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思路,学校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推进校企良性互动、深度融合,与达内时代科技集团签约成立“达内IT学院”,与龙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龙翔电气学院”,与北京鸿业同行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BIM技术中心”等,校企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共培共育;合作开展订单人才培养,与中信重工开展工程机械专业订单班,与南水北调中线局合作开展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订单班等,为企业和国家重点工程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

    发挥专业和师资优势,加强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2017年5月,学校与黄河水利委员会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岗位培训、招生与就业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意向。2016年,与开封市人民政府、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联合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搭建了决策咨询、技术服务、科技创新、创新创业孵化、人才交流、教育培训和资源共享平台。完成安阳、洛阳等地区40余项测绘生产、新农村建设、水利工程设计等项目,开展河南省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水利部农村供水、水质检测等社会培训及技能鉴定达30000余人次。

    提升辐射能力,发挥示范作用。学校作为中国水利教育协会职教分会会长单位,主持完成了《国家职业大典》中水利行业7个工种的职业标准、水利类26个专业目录的修订工作,主持制订了水利重点专业“两标准一方案”,提高了水利职业教育与水利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契合度;举办了13个国家级、15个省级高职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对26省200余所高职院校1000余名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主持完成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带动全国17所水利高职院校积极参与建设,发挥了河南高职教育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推进信息化教学,建设新型课堂教学形态

    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按照“顶层设计、整体规划、突出重点、体系推进”的总体思路,学校稳步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推动教学方法手段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近三年学校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为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注重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为引领,带动校内14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同步跟进,建设了一批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成1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全省本专科院校中第一),全国水利职业院校移动云教学大数据研究中心落户学校;搭建网上课程420门次,教学空间资源总量达10余万条。建设以“智能课堂”为特色的新型课程教学形态。教师在网上开展课程建设,共享教学资源,分享教学案例,协同备课、批改作业和在线答疑,开展分层次教学,灵活构建个性化专属在线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活动;学生运用云平台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实现网上提问、网上考试、网上作业、仿真实训等活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四、拓展国际合作,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

    积极跟进国家“一带一路”部署,不断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注重发挥水利、土木、测绘、机械等专业优势,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设置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国际工程方向)专业,与涉外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上千名毕业生在涉外工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重点推进与企业合作招收涉外工程的外籍留学人员,开展专业培训与学历教育。近年来,与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合作培训了赤道几内亚水电运行管理人员33名,22名水电站工程学历教育留学生顺利毕业。留学生教育国别已拓展到7个国家。2016年,与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合作举办道路桥梁工程和土木工程检测两个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两校强强联合,努力为国家“一带一路”培养更多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

    学校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完成了苏丹2个水电站、孟加拉国2座水泵站、赤道几内亚吉布洛上游调蓄水库等多个水工模型试验项目,以及埃塞俄比亚、加纳两国风力发电厂的地形图测量任务,提升了国际技术服务能力,拓宽了中外合作领域,扩大了河南省高职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五、强化实训条件,突出专业技能培养

    按照“校园大职场,企业大课堂”的理念,加强实训条件建设。将校园面积的1/3规划建设为实验实训场地,利用校内河湖建设水文观测站,修建了包含27个不同类型水工建筑物的水利水电工程仿真实训基地以及测绘实训场、气象观测站、水轮发电机组结构实习场等校内综合实训基地,校园环境与实训基地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在校外建设了以黄河小浪底实习基地为核心,与周边众多大中型水利枢纽、灌区等联合构建校外水利综合实习基地群,实现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群的“双群互补”。

    加强实践教学,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学校实行专业精湛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系统设计实践教学,通过单项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实现学生技能培养及角色转换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训到生产、从学生到员工的递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月”活动,把竞赛机制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形成“教师练技能、课堂教技能、学生赛技能、师生全参与、专业全覆盖”的良好职业教育氛围。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得一等奖17项,蝉联测绘赛项总决赛“六连冠”;在全国大学生先进制图技术大赛中获得“八连冠”。

    六、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创新思政工作模式,强化实践育人。学校坚持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与品德修养相统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学、校内实训、顶岗实习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职业素养导师制,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岗位素质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工作规范的对接;创新“生产育人”理念,构建生产育人模式,建立生产育人标准,建立顶岗实习党团支部,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强化文化育人。学校推进“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把水利工程“搬进”校园,融入优秀行业企业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普及水利知识、水文化,培育水利文化特色鲜明,职业性、实践性突出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足迹”文化景观工程,传承学校“治黄河、兴水利、除水患,安民生、建国家”的责任担当精神,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

    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强化价值引领。以全国文明单位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水之韵”核心价值观大讲堂等校园特色品牌文化活动;加强典型选树,开展“最美水院人”、大学生年度人物等先进事迹报告会,引导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涌现出了以“全国见义勇为好人”“感动中原年度人物”邢二朋为代表的优秀学生群体。开展优秀高职校友评选表彰和职业体验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品质,提升学生发展软实力,实现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双高”目标。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连续多次获评河南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第三方调查表明,该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毕业生对母校推荐度、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分别高出全国示范性高职平均值3、6、10个百分点。河南省教育厅发布的《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中,该校就业竞争力位居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一名。

    目前,学校正大力推进“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技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校园文化提升工程”等八项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全方位加强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增强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