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院国际化开放教育聚集世界目光
第3246期 出版日期:2012-09-06
在博鱼平台(以下简称黄河水院)“后示范建设”的几年中,黄河水院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专业建设及国际化教育,学生通过科技创新项目的学习,使科技项目成为师生交流的纽带。同时,也提升了黄河水院师生走出国门练技能、国际教育任我行的“国际”地位,为学院的“内培外引”人才工程、国际订单培养模式等特色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月初,黄河水院又迎来赤道几内亚22名新学员。这已经是学院接受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委托为赤道几内亚培训水电技术人才的第二期培训班,培训期3年,主要涉及水电厂的运行、维护、检修及管理等。
实施“内培外引”人才工程 提升教学水平
“在国家示范建设及其成果的推广应用过程中,我院步入了全国一流高职院校行列。在高职院校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驱使学院强化内涵建设,提升科技教育及国家教育教学水平,这是当前学院发展的中心任务。”黄河水院院长刘国际说。
目前,学院专业教师中兼职教师的比例已达到50.7%。据统计,2010年以来,黄河水院有72名教师赴德国、新加坡等地参加培训,而教师参加国内各类培训的就有140人,到企业顶岗培训62人。
创新国际工程订单教育模式 培养国际化高技能人才
具有强大的“吞”“吐”能力,彰显了学院开放的胸怀和气魄,也使学院在“输入—输出”中产生了创新发展的无尽动力。学院探索的“以社会需求为依托,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就业为导向,服务育人、生产育人”的高职教育理念,凸显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育人思想,也引发国内大中型企业与学院合作的兴趣。
校企共同选拔订单班学员,共同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承担教学任务,确保培养“留得住、用得上、上手快”的人才,同时也培养了学院国际化“双师型”师资队伍。
3年来,黄河水院先后与水电三局、水电八局、水电十三局、中信重型机械公司、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等15家单位联合开展订单教育班17个。黄河测绘信息工程院等单位冠名班级5个,联合培养学生300余人。
依托合作企业的国际化 提升学院技术服务国际合作能力
“以黄河水院和中国水利教育协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为依托成立的中国水利职业教育集团,搭建了学院和国际化企业深度合作、开展国际化技术服务的良好平台。随着我国水利水电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我们开始把校企合作、生产育人的目光投向国外。”刘国际在谈到学院国际化服务能力建设时说。
以内涵建设为基础,促进技术服务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建设,是黄河水院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2009年,黄河水院与中国水利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承担了埃塞俄比亚纳兹雷特风力发电厂的地形图测量任务。2009年12月12日至2010年1月18日,6名师生组成的测量队顶着炎夏酷暑,冒着被猛禽野兽袭击的危险,克服语言沟通、高原反应、环境条件恶劣等困难,完成了选点埋石、三角高程测量、GPS测量和数字测图等工作,精度达到百万分之一,完全符合中国国家标准的要求。首次走出国门的尝试尽管艰辛,但是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增强了学院迈向国际化的勇气和信心。
2010年8月到12月,黄河水院又与清华大学、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合作承接了苏丹两个水电站整体水工模型试验项目。项目采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在6位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利用校内水利实训场馆条件,水利系学生绘制了建筑物模型图、模型场地图,完成了两个模型试验45个大断面断面板的制作和模型校核工作,试验成果最终得到了苏丹政府和企业的肯定与好评。
“学院通过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已完成水利企业委托的10余项国内外水工、河工模型试验,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涉外实践经验的师资团队,具备了承担国际水电合作项目的能力,摸索出了‘示范建设夯基础,校企合作强师资,工学结合练技能’可持续发展之路。”刘国际自信地说。
目前,学院“小流域水利工程科技研究中心”被河南省教育厅批准为2012年度河南省高校工程科技研究中心,中心的建设将为学院开展国际技术服务提供有力的理论技术支撑。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开放使学院的办学和教育教学理念走向了国际化。目前,学院已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3所院校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在教师交流培训、互派学生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2009年与澳大利亚沃东加职业技术学院、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北部技术学院签订了双边合作及联合培养协议,开设文秘(会展策划与管理)、酒店管理、物流管理3个合作培养项目,全面引进澳大利亚先进的教育资源、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教学突出“英语+专业”、“素质+技能+职业”中外合作培养模式,采取双语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模拟教学等方式,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魏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