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东风卷潮来——博鱼平台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魏豪 通讯员 焦洪强
坐落在古城开封的博鱼平台(以下简称黄河水院)创建于1929年。1998年,改建为博鱼平台,成为河南省和全国水利行业的第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支持建设院校。200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首批15所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之一。2005年6月,学院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获得优秀,创造全票、全项、全优的记录。2006年12月,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步入全国先进高等职业教育行列。2009年8月,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通过河南省级验收;11月,通过国家级验收,并被教育部、财政部评为示范性建设验收优秀院校。学院还先后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中国水利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级文明单位”、“河南最具特色的十大教育品牌”等100多项荣誉称号。
2006年12月,博鱼平台在众多高职高专院校中脱颖而出,成为河南省首所入围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建设计划的院校。4年来,该院围绕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朝着建设世界知名、国内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阔步前进,显示了大手笔、大文章和大气磅礴。从该院的实验实训条件到师资队伍,从校企合作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都使人感受到这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所带来的示范效应。
实训条件步入一流
走进黄河水院校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院的核心区分为两部分:教学区和实训区,两块区域大小和建筑旗鼓相当。该院党委书记张惠贞告诉记者:“我们是职业院校,要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需要实践性教学跟的上。”在黄河水院,所有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要占到总课时的一半以上,因此实训条件是否优越,直接决定人才的培养质量。
在该院水利水电技术实训基地,一座人工堆砌的假山进入眼帘,假山上瀑布飞流直下,甚为壮观。不过,这不仅仅是一个景观,而是水利系的仿真水工建筑物群。在这座完全由水利系教师设计的仿真水工建筑物群中,设计者将典型水工建筑按照比例缩小,建成了具有不同枢纽形式、不同建筑物结构的27个水工建筑物,极大地方便了该系的实践性教学。水利系主任王俊告诉记者:“由于水利工程建筑物类型各异、地点分散,施工过程不可再现,且运行管理也不允许学生等外来人员实际操作。我们‘把水利工程搬进校园’,建设仿真水工建筑群,就可以根据教学进程和能力培养的要求,模拟施工导截流、施工与管理等过程,逐项重复进行训练。”
与此同时,该院水利系又提出“把实训基地建在工地”,在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区内建设了占地15亩的实训基地,可同时满足300名师生实习实训。在黄河小浪底实训基地周围120公里范围内,水利系在三门峡水电站、洛河拦河闸、南水北调等6个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建立校外水利工程实训基地。这些基地可根据学生的实习实训项目,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将校内的模拟实训变为真实的工作,强化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通过校内、校外两个实习基地群建设,使该院水利系的实训条件步入全国同类院校一流水平。而这只是黄河水院实训条件建设的一个缩影。
示范院校建设以来,该院开辟校内实验实训场地255亩,8号综合实训楼、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建筑技术实训基地、水利水电技术实训基地等相继投入使用。又投入巨额资金,购置了一批性能先进的实训仪器设备,在校内建成了148个职业氛围浓厚的实训场馆。
该院职业技能训练中心负责人介绍说:“2006年,学院的实训设备总值才6400万元,经过示范院校建设,仪器设备的总值基本上翻了一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黄河水院在发展道路上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健有力,尤其是硬件建设的每一次踏步,都在为将来的飞腾积蓄着力量。学院占地面积1400多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新校区融教学、生产、实训为一体,职业氛围浓厚、教育设施先进、校园风景优美。
固定资产8.2亿元,教学设备总值1.2亿元。图书馆藏书62.2万册。学院开辟校内实验实训场地255亩,八号综合实训楼、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建筑技术实训基地、水利水电技术实训基地等相继投入使用。学院又先后投入巨额资金购置了一批性能先进的教学实训仪器设备,在校内建成了148个职业氛围浓厚的实训场馆。
“双师”队伍成为主流
“不管你是博士还是硕士,没有企业一线经验就不行,老师都没有一线工作经验,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能够适应一线需要?”这是该院探索师资队伍建设时提出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黄河水院出台规定:新招聘的教师从教以前必须到企业锻炼半年,然后才能正式上岗。把“双师”教师的培养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手段,使“双师”成为教师队伍的主流。
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造就一支“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2007年初,该院正式出台《黄河水院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规定从当年起,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申报讲师职称,必须有累计半年以上的实践锻炼经历;申报副高职称必须有累计一年以上的实践锻炼经历。同时明确,教师到企业和生产一线参加实践锻炼期间,视为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学院除承担培训费、往返交通费等费用以外,还为职工发放补助费。
在优惠政策的鼓励下,教师下企业锻炼成为自觉行为。4年来,选送93名青年教师参加骨干培训和生产锻炼,熟悉企业生产工作程序,协助专业带头人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安排了120名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学院培养出43名专业带头人,新增87名“双师”型骨干教师,使总数达234人。学院还从行业和企业中引进了18名高级工程师和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博士到校工作,大大提高了“双师”队伍的层次。目前,学院专任教师600余人,教授、副教授180人,“双师型”教师234人,博士、硕士33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555人才工程”教师等7人。
与此同时,该院还聘请了387名行业企业专业人员和能工巧匠到校担任兼职教师,使专业教师中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50.7%,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备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如河南省公安厅爆破专家王百姓、河南测绘工程院院长宋新龙、< 河南新联通掌门人王祖益都成为该院的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
“双师”队伍的崛起,使该院教师队伍结构逐步适应了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教学质量的提高积蓄了巨大的潜力。
校企合作成为潮流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示范院校建设以来,黄河水院的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已经从简单走向了深入,甚至如胶似漆。
河南省测绘工程院是首批荣获国家甲级测绘资质和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重点测绘单位,也是国家测绘局数字化生产基地骨干单位之一。2007年,河南省测绘工程院被黄河水院测绘系锁定了。
“我们要深入进行校企合作,给学生们提供生产性实践的机会,这样学生未就业先上岗,顶岗实习表现好的学生还能在这里顺利就业,绝对是一举多得。”测量系主任赵杰在心里盘算着。
在被黄河水院悄悄看中的同时,河南省测绘工程院当时正陷入发展的瓶颈。由于测绘工程用工作业的时间上具有不确定性,一旦接到工程,马上就要召集到众多的技术人员开展工作。而工程院最缺的就是技术员。
黄河水院测绘系主任赵杰的登门“提亲”,河南测绘工程院院长宋新龙直截了当地讲出了自己的想法:“要合作当然可以,但是,这合作得让我们企业也有实惠才行。你们学院能够根据我们的工程需要,随时调整学习计划,给我们派来我们需要的人吗?”“能!”赵杰一口应承下来,“我们可以先合作一次试试,加深一点了解。”
双方第一次合作是承担山东省沂源县城镇地籍调查工程。黄河水院测绘系45名师生参与到测量队中,测绘工程院派出16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5个月时间工程就顺利完工。这个项目让测绘工程院获得了巨大经济利益。而学校和学生收获也不小,2名专业教师在生产项目中得到了锻炼,企业16名工程技术人员一线指导学生,弥补了系里师资的不足。参加工程的43名学生除了享受企业提供的食宿外,每人每月还能有1000元左右的工资。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践,提高了技能和就业能力,43人中6人被测绘工程院留用,其他人全部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岗位。
之后,双方的合作更加频繁。仅2008年,双方大大小小合作10余次,100多名学生参与。2008年11月,双方正式签订深度合作协议。黄河水院将测绘工程院作为测绘系的定点顶岗实习基地,并聘请测绘院20名技术骨干作为学校兼职教师,聘请测绘院院长宋新龙为学校的客座教授。测绘工程院将黄河水院测绘系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并一次性赞助20万元资助测绘系改善教学条件。
有了这个正式的合作协议,双方合作更加深入,先后接下了两个大工程:河南省数字乡镇建设工程和数字郑州建设及示范应用工程——大比例尺测绘项目。
教学培养跟着企业走,与企业齐心协力,才能赢得企业的心,才能取得企业同样的付出和支持。正是用这样的理念,黄河水院赢得了办学支持,企业赢得了市场,学生赢得了实习岗位、实习补贴和就业机会。
在黄河水院,这样的校企深度合作已经成为潮流。如水利系与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的合作,交通系与河南高远公路养护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作,环化系与河南省环保局的合作,自动化系与西门子中国公司、富士康的合作,机电系与洛阳中信重工、奇瑞汽车集团的合作等等。该院也因势利导,以黄河水院为依托,与全国23所水利高职院校和102家企业联合组建了中国水利职教集团,为水利职业教育搭建了校企合作的全新平台,也使学院的合作企业扩展到510家。
示范效应显现大气
“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决不仅仅是投资建设的示范,更应该是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黄河水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种示范效应。
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的通知》,目录中水利类专业共有18个专业。黄河水院作为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和水利高职院校中的领跑者,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水利类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2005年1月,该院成立了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题组。并邀请行业、企业和23所水利高职院校专家93人共同开展方案研究。经过3年的研究与实践,2008年5月,项目主报告通过河南省级鉴定。2009年1月,项目通过教育部高教司结项。2009年3月,项目获河南省第六届教学成果特等奖,9月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该项目涵盖水利类18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直接推动了黄河水院专业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也为全国其他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课程开发提供了思路、程序和方法。方案已通过中国水利职教集团、教育部水工专业教指委、中国水利职教协会向全国23所水利类高职院校推广应用。
参与项目研究的有关人员受邀到40余所院校介绍经验。研究成果还被该院对口支援的7所院校直接引用或借鉴,为对口院校培养专业骨干教师36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学院创立的“生产育人”理念、专业建设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等示范院校建设成果引起了兄弟院校的普遍关注。4年来,先后有福建省高职院校考察团、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中州大学、杨陵职业技术学院等200所国内外院校2000人次来该院参观考察,黄河水院成功地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刊于《河南工人日报》2011年6月3日第4版)